一、比特币产生原因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 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比特币网络通过 挖矿 来生成新的比特币。 所谓 挖矿 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赏金,奖励获得答案的人。
二、比特币产生动机
虽然我们现在进入了记账货币时代,但是我们现在的记账货币,还严重依赖于账户体系。刚才说发工资,就是在企业账户上做一个数字的减法,在你的账户上做一个数字的加法。但是企业的这些货币,是企业哪里得来的呢?上一轮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是没有办法将每一张货币都追根溯源的。就因为互联网只能做信息的传递,不能做价值的传递的原因。银行在进行数字的加减之后,它的实际结算可能是过了24点后进行的,甚至有的是1个月结算一次。价值的传递是脱离信息的传递,是滞后的,并且依赖于整个中心的运作。但是,在比特币网络里,每一笔比特币的转账就是价值的转移。并且,在这个网络里,你能够知道每一笔转账的来源,追溯到最原始的那一笔转账,过程十分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可能会用区块链技术研发自己的数字货币的原因之一。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价值传递特性将有可能给传统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社会各界对此也有几种不一样的看法。第一种观点,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它是“无主货币”,是超越国家的信用货币存在,这种提法现在越来越少了;第二种观点,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全球电子现金,来解决跨中心的支付问题;第三种观点是一种主流观点,认为比特币因为储量恒定、开采难度逐渐变大、稀缺、易分、快速传递等特点,未来将可能是一种全球流通的数字资产,起到价值存储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黄金。
三、区块链产生的动机
区块链系统的构建虽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业界的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尝试落地的情况并不少见,诸如金融票证的对账等领域,这些应用场景的产生动机都是为了解决中心化机制下的不可信问题。此外在贸易融资及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多方信息共享优势,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在一起,为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更有效的评估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还债能力,融资需求,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可能性。另外一方面,区块链本身的分布式特征又要求交易多方对比验证,所有节点都要对记录进行完整存储,因而使区块链的运行效率极大的受制于节点的物理性能,适用的场景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迄今尚未找到能够破解区块链隐私泄露问题的方法。
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上,任何一个节点都拥有全网的交易信息,只要对网络地址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很大程度上就能识别交易者的身份,既使是有准入许可的联盟链上,攻破密码也不是一件难。所以如何解决隐私保护是区块链技术面临的一个挑战,换言之,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了中心化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不久前Facebook尝试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方案,更是将区块链应用推入了新的热议高度,回顾区块链过去十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最初的长时间低潮期,继而进入了疯狂的草根爆发期,然后又是整顿期,目前似乎又要进入新一轮高潮期,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发展过程波动极大,产生了诸多非法诈骗案件,这不仅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实在与监管进行博弈的过程中,这对行业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过金融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了监管者识别和处理风险的时间,技术的广触达、及时性虽然能够使新模式以极低成本在大量人群中扩散,更容易引发集体性的金融风险事件,只要金融监管部门做到充分了解技术前沿,理解技术本质,对新技术进行持续跟踪和研究,就能够充分将新技术应用于监管,用监管科技弥补监管漏洞,升级监管手段,从而对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切中要害的监管,我想这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深层次含义。
四、区块链的特点
比特币的出现确实带来另一种交易形式的可能,但其背后衍生的法规问题全世界都还没有一个结论。这时大家将目光望向了其背后技术「区块链」,思考除了比特币,区块链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功能可以应用呢?但在思忖其应用之前,必须先了解区块链的特点,才能深入地了解其应用的发展性及可能性。
区块链存在许多有别于传统思维与中心运作的特性,其中有5 大特点:去中心化、匿名性、不可篡改、讲求共识、加密
1.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有些人也会称「去中介化」,这个鲜明的特性让区块链技术被称作「分散式帐本技术」,也曾让人认为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将会取代「银行」的角色。
原理:每一个区块就像帐本中的每一页,上面记录了许多交易的细节,例如小时候妈妈给你零用钱,想要存钱的你总是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帐。帐本技术到这里没有问题,但分散式呢?
分散式指的是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一位参与者,我们称作节点*,系统中所有的节点「共同维护与更新」同一本帐本,且每一个节点都会各自保留一份小备份,没有中央伺服器来管理秩序。想像一下,如果你哥哥贪图你的零用钱,跑去改掉你小本本上的纪录,并且拿走你所有的零用钱,要是他的橡皮擦功力够强,你根本抓不到痕迹吧?于是「分散式节点的备份」成为确保区块链系统安全性的关键之一。
2.去风险化
当区块链中的新区块产生后, 生成该区块的节点会将其传播到网络中进行验证, 经验证有效之后区块链上则会增加新的区块, 而每个节点则将新的交易数据进行备份, 任意一个节点不能篡改数据。黑客要篡改数据必须掌控51%的节点, 事实上黑客为掌控51%的运算力的投入远高于成功后所获得的收益, 因此攻击无意义, 且在节点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 黑客根本无能力掌控51%的节点, 区块链以此保证数据安全有效。另外, 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加密技术, 公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只有对应私钥才能打开, 从而保证数据安全。
3.可拓展性
区块链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可拓展的编程能力,支持开发者通过智能合约构建高效的分布式应用。开发人员可以在区块链这一底层开源技术基础上,针对包括电商物流在内的各种应用场景,构筑各类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应用程序。智能合约自动判别各节点执行合约的条件和需履行的义务,并自动执行满足条件的合约事项。在没有中心机构监督的场景下区块链可保证合约有序执行,提升执行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
4.可编程合约
可编程合约,也就是智能合约的意思,以比特币为例,如果用一种更加技术的称呼来描述比特币的话,可以叫作可编程加密数字货币,这个可编程是什么意思呢?在比特币系统中,并不是像银行账户一样,将金额存储在某个账户下就表明一笔资产是某个账户拥有的,而是使用了一种脚本程序,通过脚本程序解锁(解锁脚本)和锁定(锁定脚本)一笔资产,简单地说,就是让资产具备更强的编程可控能力,拥有密钥的用户可以提交自己的签名信息让脚本来验证身份,以证明自己对资产的所有权,并且可以通过程序设定对资产的管理方式,比如设定一笔资产需要多个人共同签名才能被转移或者需要达到某个条件的时候才能被使用等,这种可配置、可控制的思想就是可编程合约的思想。比特币展示了这种新颖的思路,在后续的发展中,以太坊扩展了这种思路,使可编程合约进一步发扬光大,不但支持加密数字货币,还支持更复杂的金融与商业合约编程,比如众筹、担保等。这种合约使用脚本语言进行开发,部署到区块链后就很难更改,也就是所谓的代码即法律。区块链系统具有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价值传递能力,加上可编程合约,就能完全地支持商业环境下的各种合约需求,无论合约中有哪些条条框框,写在纸上不如写在代码中,部署在区块链上,公正透明而且能够刚性执行,更主要的是,这样的合约可以覆盖全世界,因为脚本编写的合约是不分国界的。
5.匿名性
我们在使用传统的服务软件时,通常都是需要注册一个用户名,绑定手机号、邮箱什么的,为了加强用户识别的准确性,还会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视频认证之类,然而在区块链系统中,目前几乎所有的区块链产品都是使用所谓的地址来标识用户的,仅此而已,不再需要提供其他任何能标识出用户身份的信息,地址通常是通过公开密钥算法生成的公钥转换而来的,这通常就是一串如乱码一般的字符串,因此,虽然比特币、以太坊等这些公链系统的数据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可我们却并不能知道背后的操作者是谁,不但如此,每个使用者还可以创建任意数量的地址,只要你愿意,可以每一次都使用不同的地址来进行转账等各种操作,也可以将自己的资产分散在众多的地址上,这就实现了一种用户身份的Axitrader返佣http://www.kaifx.cn/broker/axitrader.html。那么,匿名性有什么用途呢?我们知道,在很多场合,如转账支付,比如收款、创建链上资产等,这些都是比较隐私的行为,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些隐私安全的需求,不但是对个人,对于企业这样的商业环境,也是有同样的需求的。
五、总结
区块链之所以被巨头们看好,也是大势所趋,因为随着数据越来越重要,意识到数据重要性的人也越来越多,最终数据权利的分散肯定是必然结果(想想科幻电影中的那些数据垄断公司,总不可能真的让这种产物出现吧)。所以,谁能平衡好数据处理效率与用户信息安全的关系,谁就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从早期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P2P资源下载模式,到区块链模式,再到接下来出现的各种去中心化、消费参与的新模式,其实核心的本源并没有发生变化。科技的发展永远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只在一念之间。
责任编辑:ct
注册有任何问题请添加 微信:MVIP619 拉你进入群
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客服
进入交流群
发表评论